找到相关内容21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释藏青: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概况(3)

    一、般禅,这是佛陀教导弟子修学的二甘露门之一,早期由高世译出的《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就是发以调息摄心为主的修持法。二、五门禅,佛陀密多罗译《五门禅法要略》里主张修:“多贪众生不净观,多嗔众生...还是在心外?”文益答:“在心内。”桂琛即说:“汝行脚之人,有何来由一块石头在心中?”文益闻言大窘,无言以对,便放下衣物,依于桂琛席下求决择,每日呈见解。一天,桂琛说:“佛法不恁么。”文益答:“然而我...

    释藏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2065209.html
  • 中国佛教文学(1)

    安息太子。后汉桓帝初至洛阳,译《般守意经》等。世高的汉译佛典,贵本尚质,他很纯粹地译述出他所专精的一切,能将原本意义比较正确地传达出来,梁僧祐《出三藏记集》称其所译:“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日益巩固,阶级分化明显,争霸战争不断。  早在公元前200年到1000年间,原居中亚地区的“雅利人”向东进入印度恒河流域定居,对原来的土著居民实行压迫和剥削,土著居民大多数沦为种族奴隶。以吠陀[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3865227.html
  • 金刚经札记(1)

    两种思想体系之间界限的含糊,也包含了佛经初传者的试图借助中国本土思想的势力来扩大地盘、吸引民众的意识。如世高所译的小乘禅经《般守意经》便说:“谓清,般为净,守为无,意名为,是清净无为也。”由此而...的中原,如安息的世高、玄;月支的支娄迦谶、支曜;天竺的竺佛朔,康居的康梦祥等。他们都十分重视佛典的翻译工作,也翻译了大量的经典,由此佛教译业渐盛,法事也渐兴,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打下了...

    曲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2165507.html
  • 略论玄学与禅学的相异互补与相通相摄

    译出的禅经里,也有与性空相近的思想,例如《般守意经》在解释“”与“般”时说:“为本因缘,般为无所处,道人知本无所从来,亦知灭无处所。&...rsquo;(《庄子·齐物论》)的精神境界,这同样是希望顺同自然之化而全生葆真,享尽天年。所以庄子才说“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要人“时而处顺&...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20765691.html
  •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

    Dhyana),起源於古印度瑜伽,後为佛教吸收发展,成为“思维修”,是修证觉性的方法,也就是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六波罗密中的禅定。东汉世高所译的《般守意经》属小乘禅法,...和竺法兰共译的《四十二章经》,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一书断自世高译《明度五十校计经》,然争议者仍多。比较可信且无争议的应是汉桓帝初到中土的安息国人世高所译的三十九部佛经,及桓帝永康元年到洛阳的月...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266321.html
  • 试论传统文化中的禅精神

    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一切。……)为主,通常为世人所行。  小乘禅,系出《般守意经》,主要是念般,此为计算出息入息而镇定心情的一种观法,也叫数息法。数息有三事:一者当坐行,二者见色当念非常不净,三者当晓嗔恚疑疾念过去也。  大乘禅,又名菩萨禅。它依《大安般守意经》,由“般守意得自在慈念意,还行般守意己,复收意行念也。”“般守意”一名,在经中有十种念意,层层推进。般守意,...

    沈诗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1367832.html
  • 佛教史话(1)

    二十余年间,致力译经,共译出《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四谛经》、《八正道经》等三十余部,多为小乘禅数「阿毗昙」之学,是中国早期传译小乘思想的第一人。其次第禅观的修行及传译的平易精简,对佛教的传播...主流,论师辈出。世亲之后有慧、增满及陈那、护法二大系。中观学派到了六世纪之后,又陆续出现佛护、月称、清辩、寂护和莲华戒等重要论师,因此,「中观」与「瑜伽」所代表的空、有两大思想领域的系统,又在大乘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0868741.html
  • 周伯戡:佛教初传流布中国考

    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在这类的经典多半是教义答问书、或是有关禅定、忏悔的手册。流行的经典有世高所译的《阴持入经》、《般守意经》,玄所译的《法镜经》。这些经典在后世被视为小乘经典,但是在当时被看成大乘...考古资料断言第三世纪佛教在华南方比华北活跃。汤用彤注意到从道起,佛教学者开始重视正信佛教,不愿承认和中国民间信仰相混的佛教,(注55)而华南所见的佛教考古遗物属于后者,因此可能造成文献和考古资料不符的...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4070539.html
  • 库车所出《大智度论》写本残卷之研究(2)

    那层意义。注文的解释更易于导至往后般若六  家七宗的「心无论」的出现。  这模拟附中国本土宗教思想的注解,可从下面一段混入经  文《般守意经》中的注文中看出。「为清,般为净,守为  无,意名为:是...《大智度论》的  翻译比《大品经》早十个月,若罗什所译的《大智度论》如同  道所见的《般若经》,包含着「经」「论」,那么罗什势必  要译出《大品经》不可。一如所言:「究摩罗耆婆  法师....四年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0370840.html
  • 僧叡对空有二说之会通

    般守意经最为盛行,几乎可说是中国禅法的不二法门,其中不论是不净观或数息观都深切的影响着中国的学佛者,而数息观由于是寄心于出息入息之间与中国传统方士的吐纳颇为相似,所以汤用彤先生认为般守意这个禅法的流行...于十八岁时依僧贤法师出家,至二十四岁时方离开僧贤「游历名邦」,除了这位剃度的师父外,吾人可以从现存的叡公经序当中发现他再三提起的两位对他深具影响的人物,一个是「和上」,另一个则是「鸠摩罗什法师」,对于...

    涂艳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371109.html